□本報記者 陳學樺
  劉老桿是記者的遠房表哥,也是記者筆下的常客。
  2005年外出務工後返鄉蓋新房;2006年響應國家建設新農村號召承包本村土地當“農場主”;2007年進城辦廠發展地方工業;2008年赴廣東、江蘇招商引資完善產業鏈條……發生在劉老桿身上的每一個新變化,都折射出新形勢下新型農民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,都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。
  而今,劉老桿的身份又有了新變化。
  2月2日,農曆大年初三,按照豫南的民俗算是“開市”了。劉老桿一大早就趕到了位於縣城西南邊的建築工地,這是他去年承攬的一個占地200多畝的房地產開發項目。
  從承包土地的“農場主”變身產業集聚區內的小老闆,再搖身一變成房地產開發商,劉老桿說,這都是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。
  “承包的100多畝地都種上了葡萄,有大學生技術員看著。廠子也專門從東莞請了老師傅帶著。我看這幾年政府把城鎮化提得怪響的,覺乎著是個好機會,就一頭扎進來了。”劉老桿說,他已經是城裡人,前年就從老家的那三間兩層樓房裡搬到了縣城小區,“主要是為了孩子上學。還有超市啊、醫院啊,生活起來也方便。”
  “其實一開始我也有點拿不准,畢竟這蓋房子也不是一個兩個錢都能辦的事。要是看走眼了,老本虧進去不說,銀行的貸款那也不是我這輩子能還清的。”劉老桿說。
  他的擔心很快被一系列利好消息打消。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搞新型城鎮化,去年年底省里開會也制定了全省的指導意見,更讓俺實了心的消息是固始縣被省里直管了。你想想看,這往後幾年該有多少人要進城買房,我蓋的房子還愁賣嗎。”話到此處,劉老桿的小眼睛已經笑眯成了一道縫。
  劉老桿還有更長遠的打算:人進城了,就業是個大問題。雖然現在很多工廠都在招人,但熟手和技術工還是缺得很。年前我已經跟幾個學校碰了碰頭,想跟他們聯合搞個農民職業培訓學校。“你看我將來能不能當校長?我看能。我可以像孫猴子一樣七十二變。能變成啥模樣,那就看政府往哪兒使勁,經濟朝哪頭髮展啦!”劉老桿說。③11  (原標題:劉老桿的“七十二變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r66qrdh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